2022/09/18地震災害評估地圖

2022-09-29

地震災害除了以D-InSAR干涉條紋評估同震變形外,地表同調性的變遷也可作為潛在災害熱區的快篩。

【差分干涉圖之外的地震災損熱區評估】:

        利用Sentinel-1 SAR衛星地震前(2022/08/29-09/10)與同震期(2022/09/10-09/22, 08/29-09/22)的多期升軌影像,進行同調性變異偵測(Coherence Change Detection)評估,提供震後地表變遷可能造成地表破裂或結構物損壞的災害快速評估圖(Disaster Rapid Assessment Map; DRAM)或熱區地圖(Hotspot Map)。

        如上圖,縱谷區河道與平地的紅色區塊分佈顯著的地區(地震前具有高同調性),屬0917與0918地震後,雷達訊號同調性銳減的區域。簡言之,即為空間上地表的潛在變異區域(受擠壓錯動或其他形式)。為了驗證成果,團隊於9/24-25前往勘查花東縱谷的橋梁,南從鸞山橋,北至玉里大橋。同時也蒐集新聞報章與各單位的災點調查資料予以數化彙整,可以發現兩次地震後多數受損或傾倒的橋梁、建物與部分地震誘發山崩(自新聞報導蒐集),多坐落於紅色區域內(地震後同調性降低),說明同調性變異偵測與災害熱區分佈上具有高度的相關性。
         以CCD作為災害快速評估圖,需要被考慮的一點為SAR影像分析期間累積雨量值所帶來的影響,由於河道經常受到地表逕流沖刷造成河床地貌改變(亦會降低空間上的同調性)。而在本分析期中,適逢軒嵐諾(9/4)與梅花颱風(9/13)掠過台灣東北部外海,總計兩次颱風對本區的累積雨量分別約為20mm與10mm,因此暫可忽略其對地貌相關性降低之影響外因,進而直觀地呈現地震後的可能的地表變異區,提供基礎設施與建物損壞的後續追蹤調查之輔助圖資。

       左側為鴿子衛星針對高寮大橋做了連續多日的追蹤拍攝(瑞峻科技),可以看到從震前到震後的橋梁倒塌,及到27號已經清除部分倒塌的橋梁,#雷達影像 和 #光學影像結合讓災後的評估考量更加周全!


#地圖新鮮事  #Sentinel1 #Earthquake #DisasterRapidAssessmentMap  #PlanetLabs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